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家好,綜合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下。段正澄院士逝世,75歲高齡當選院士個人履歷介紹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延伸閱讀
追憶段正澄:75歲高齡當選院士,將一生獻給了華中科大
據(jù)@光明日報 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制造裝備數(shù)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因病于2020年2月15日在武漢去世。
公開資料顯示,段正澄院士是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加工技術和裝備)專家。漢族,中共黨員,江蘇省鎮(zhèn)江市人,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家。1957年畢業(yè)于華中工學院(現(xiàn)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系,后留校工作至今,長期從事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他一直工作在一線,與生產(chǎn)緊密結合,致力于國家重要需求的自動化、數(shù)字化加工技術與裝備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發(fā)。現(xiàn)為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制造裝備數(shù)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段正澄先后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4項;2011年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先后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湖北省勞動模范、湖北省先進教育工作者和湖北省先進科技工作者。他所領導的教學與科研團隊,1993年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并獲得“五一”勞動獎狀。
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制造裝備數(shù)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因病于2020年2月15日在武漢去世。
段正澄,1934年6月15日出生于江蘇省鎮(zhèn)江市,1957年畢業(yè)于華中工學院(現(xiàn)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系,后留校工作。他長期從事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1996年,段正澄將機械科學與放療醫(yī)學相結合,研發(fā)了國際首臺全身伽馬刀,獲得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年,由中國“原創(chuàng)”的世界首臺大型放療設備——全身伽馬刀問世。全身伽馬刀可進行旋轉動態(tài)聚焦,使伽馬射線焦點對準經(jīng)過精密定位后的腫瘤,從而殺死腫瘤細胞,大大降低對人體正常組織和器官的損傷,目前已在全國100多家醫(yī)院使用,惠及近百萬人。
2009年,段正澄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學生們都叫他“機械狂人”,因為他認準的事從不放棄。他曾告訴學生們,做科學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來一個“脈沖”,自己就要“震蕩”。
搞科研要經(jīng)得起“脈沖”
段正澄院士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國家科技事業(yè)。
六十多年來,他堅持深入一線企業(yè)合作,以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學科為基礎,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展多學科交叉與集成,進行高端裝備的創(chuàng)新研究和工程化開發(fā),研發(fā)了多臺(套)國際、國內首創(chuàng)的高端自動化裝備、并在湖北實現(xiàn)了產(chǎn)業(yè)化。
2009年,75歲高齡的段正澄獲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據(jù)《楚天都市報》此前報道,曾經(jīng)有人鼓勵段正澄參選院士,他卻拒絕了。老人把“院士”的頭銜看得極淡,在他看來,扎扎實實搞科研才是自己興趣所在。
“從事科學研究也許十年二十年都不會有什么大的成果,因此絕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選準了目標,就要長期堅持,百折不撓。只有這樣,才能出成果,出大成果。”對于堅持的意義,段正澄有著特別深刻體會,他形象地說:“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來一個脈沖,自己就要震蕩。”
段正澄院士為湖北的經(jīng)濟發(fā)展、科技進步以及人才培養(yǎng)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2011年度湖北省科技獎勵大會上,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段正澄院士平靜地說,“我將以誠惶誠恐之心對待這次的榮譽,以兢兢業(yè)業(yè)之心對待今后的工作。”
延伸閱讀
追憶段正澄:75歲高齡當選院士,將一生獻給了華中科大
據(jù)@光明日報 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制造裝備數(shù)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因病于2020年2月15日在武漢去世。
公開資料顯示,段正澄院士是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加工技術和裝備)專家。漢族,中共黨員,江蘇省鎮(zhèn)江市人,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家。1957年畢業(yè)于華中工學院(現(xiàn)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系,后留校工作至今,長期從事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他一直工作在一線,與生產(chǎn)緊密結合,致力于國家重要需求的自動化、數(shù)字化加工技術與裝備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發(fā)。現(xiàn)為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制造裝備數(shù)字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段正澄先后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4項;2011年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先后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湖北省勞動模范、湖北省先進教育工作者和湖北省先進科技工作者。他所領導的教學與科研團隊,1993年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并獲得“五一”勞動獎狀。
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這里有我栽下的樹,還有影響我一生的師長”
1953年,19歲的段正澄成為華中工學院(現(xiàn)華中科技大學)成立后招收的第一屆大學生,1957年畢業(yè)留校任教,從此扎根喻園,一呆就是60多年。他曾說,“這里有我栽下的樹,還有影響我一生的師長”。
據(jù)《武漢晚報》此前報道,20世紀50年代的華中工學院初建階段,段正澄和同學都要在節(jié)假日參加基建工作,常常是上午種樹,下午在工地當小工,“現(xiàn)在的東二樓東三樓都有我挑過的磚。把一個大食堂用磚頭分成許多格,每格就是一間教室。”
回憶起這段建校歲月,段正澄感慨地說:“雖然生活艱苦,但很磨練人的意志。而且正是因為親自參與了,所以有著特別的榮譽感,愿意為學校的發(fā)展壯大作出自己的努力。”
母校團結、和諧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一直是段正澄最留戀的地方,“1953年的華中工學院是由數(shù)所學校的一些專業(yè)合并而成的。從建立起,學校領導就非常注重營造一種團結、協(xié)作的氛圍。雖然教師們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專業(yè),但相互之間的那種關心互助,深深影響了我們那群學生。人心齊,泰山移,這是一片造就人才、成就事業(yè)的沃土。”
據(jù)華中科技大學官網(wǎng)資料介紹,段正澄在華中科技大學任教期間,先后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發(fā)表論文217篇,三大索引收錄78篇;主編《光機電一體化手冊》,參編《機械工程手冊》,編寫教材4本; 獲授權專利19項(發(fā)明專利5項)。
大師遠去,榮光猶存。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