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港股 >

搭上營銷快通車的乳業(yè)又是如何玩轉互聯網營銷的

2019-07-18 15:31:38 編輯: 來源:億歐
導讀 其中在Top100的快消品企業(yè)中,中國的乳業(yè)雙雄蒙牛(位列第16位,80-90億美元)與伊利(位列第18位,80-90億美元)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說起乳制

其中在Top100的快消品企業(yè)中,中國的乳業(yè)雙雄蒙牛(位列第16位,80-90億美元)與伊利(位列第18位,80-90億美元)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說起乳制品行業(yè),很多用戶的第一反應就是諸如“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等廣告語,而中國諸多乳制品大亨的發(fā)家史,就是一部營銷史。乳制品大亨的營銷發(fā)家史營銷與乳業(yè)可謂是密不可分的,幾乎除了成本開支外,如今的乳業(yè)雙雄伊利與蒙牛中,營銷開支在總營收的占比都很高。

有媒體報道,2016年上半年伊利在廣告宣傳上的開支為40.7億人民幣,占總營收的13.85%,蒙牛在廣告宣傳上的開支為28.26億人民幣,占總營收的10.37%。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伊利實現營業(yè)收入399.43億元,較上年增長19.26%,其中銷售費用101.7億元,增幅33%。而蒙牛同期,營收344.7億元,同比增長17%,銷售費用99.8億元,上升39.6%。

可以說從數據來看,如今的乳業(yè)雙雄伊利與蒙牛在營銷上的投入相差不多,但相比較而言,伊利的輝煌更偏向于長久的產業(yè)運營,是一個強者恒強的態(tài)勢,而后起之秀蒙牛的逆襲之旅,則更能體現出營銷對乳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蒙牛的發(fā)家史可以說就是一個典型的營銷模板。自從牛根生從伊利脫出,耗費心血鋪墊好產品的供應鏈之后,如何在當時競爭激烈的乳業(yè)戰(zhàn)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就成了蒙牛的一等大事,而蒙牛選擇的就是“借勢營銷”。

1999年4月1日,蒙牛在呼和浩特市的主要街道立起來幾百塊廣告牌:“向伊利學,為民族工業(yè)爭氣,爭創(chuàng)內蒙古乳業(yè)第二品牌”,這時的蒙牛處于初出茅廬的階段,但沒有自詡什么管仲樂毅,反而是甘當第二,巧妙的借了當時伊利的名氣。

而且無論是語氣、態(tài)度還是出發(fā)點都讓人挑不出毛病,以至于后來廣告牌被砸后反而引起更多地注意,也能繼續(xù)印在包裝紙上,完美的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了“為人知”的階段目的。

而后的蒙牛抓住了時代的營銷風口,先后實現了2003年神舟五號航空里程碑的航天營銷,2004年選秀大火的超女營銷,以及從溫總理“我有一個夢,讓每個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期盼中衍生的“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口號營銷等等。

也正是在這種不斷地營銷輸出中,蒙牛從4000萬元到85個億用了不到24個月,財富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微軟。而除了蒙牛、伊利之外,其實在當初乳業(yè)群雄混戰(zhàn)的開荒時期,同樣也有一個典型的以營銷起家的乳制品企業(yè),那就是太子奶。

相比較蒙牛牛根生在乳業(yè)的實力與資歷,太子奶的李途純完全就是一個乳業(yè)的門外漢。當時機緣巧合下知曉了乳酸菌國內市場空白的李途純,在銀行貸款在國內建立了太子奶工廠。而就在兩年后,李途純走了一步險棋。

1998年,在那個營銷還以電視廣告為主的年代里,全年銷售額只有500萬元的太子奶企業(yè),以8888萬元的天價成為了當時央視的標王,以至于后來“餐前餐后太子奶,天天補充乳酸菌”的口號響了很長一段時間,太子奶在數年內迅速擴大規(guī)模,幾近上市的地步。

只不過與蒙牛不同的是,太子奶在企業(yè)沉淀上做的確實不好,后期在營銷上投入的過猶不及,以及太子奶在經營管理上的缺陷,致使太子奶在過于追求上市的急躁態(tài)勢下走向破產。

可以說在當時乳業(yè)市場野蠻生長時期,眾多的乳業(yè)大亨的發(fā)家史就是一部無往不利的營銷史,但即使是這樣的發(fā)展態(tài)勢下,依然被核彈級別的“三聚氰胺”事件打了個措手不及。

多米諾骨牌傾倒下,難以撼動的用戶“反安慰劑效應”

提起乳制品行業(yè)就不得不提到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9月,由三鹿奶粉事件引起的恐慌下,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對市場上的奶粉進行抽查,結果表明有22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yè)的69批次產品檢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包括伊利、蒙牛在內的絕大多數國產品牌均牽涉其中。

此次事件一度引發(fā)了國內乳制品大恐慌,尤其是嬰幼兒奶粉上,一時間幾乎沒有用戶選擇國產奶粉,而伊利、蒙牛等乳業(yè)巨頭也隨之受到波及,盡管在后續(xù)的調整下,在乳酸菌、牛奶等方面產品重新穩(wěn)定下來,但在嬰幼兒奶粉上至今無法突破。

根據2018年星圖數據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的嬰幼兒奶粉品牌線上銷售TOP10品牌中,中國企業(yè)上榜的僅有伊利和飛鶴兩個品牌,榜單大部分仍被進口奶粉品牌占據,

國產乳制品在嬰幼兒奶粉方面真的是至今沒有恢復元氣嗎?

其實據資料顯示,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農業(yè)部等多部門發(fā)布《奶業(yè)整頓和振興規(guī)劃綱要》,嚴格規(guī)范乳業(yè)生產規(guī)范,2015年出臺了懲罰力度極大的新《食品安全法》,奶粉行業(yè)的抽檢制度也更嚴格。也正是在這些嚴格監(jiān)管下,近年來我國的奶粉行業(yè)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安全水平。

而且有媒體報道,在2018年8月,由中國奶業(yè)協(xié)會等相關機構發(fā)布的《中國奶業(yè)質量報告(2018)》顯示,2017年我國生鮮乳抽檢合格率99.8%,三聚氰胺等重點監(jiān)控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連續(xù)9年保持100%。

但即使在這種數據下,用戶已然至今不信任國產奶粉,即使是去年年末雀巢奶粉爆出安全事故,也只是讓許多用戶在選擇奶粉上更加慎重,依然沒有降低如今用戶對于國外奶粉的熱度。

這也是因為如今需要購買奶粉的適齡用戶都是在當初“三聚氰胺”事件爆發(fā)時大多處于青少年時代,正是接觸信息,抵制“惡勢力”的“憤青”階段,而這件事毫無疑問是記憶力鮮明的點,并且在盲從效應下,購買奶粉也有著一定的社交屬性,周邊其他家長用的什么奶粉、爺爺奶奶的建議都會成為決策的影響。

而且醫(yī)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安慰劑效應(PlaceboEffect)于1955年由畢闕博士(HenryK.Beecher)提出,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癥狀得到舒緩的現象,雖然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但確實出現過諸多案例,其性質相反的效應被稱為反安慰劑效應(Noceboeffect):病人不相信治療有效,可能會令病情惡化。

對于如今國內的用戶而言,對于國產奶粉正是有著這樣一種“反安慰劑效應”,即使近幾年國產奶粉在質檢上完全達標,也依然無法撼動用戶心中的抵觸心理。

這是一種特殊的行業(yè)附加,對于很多攸關人身安全的行業(yè),尤其是涉及到老人與孩子的特殊領域,對于安全的構筑往往是多米諾骨牌式的,往往其中的某一次事故,影響到的都是整個行業(yè)的信任大崩盤。

所以說如果近幾年內奶粉行業(yè)沒有發(fā)生什么較大的變動,那么這將會是一個乳業(yè)的營銷黑洞,即使再多投入也很難有理想產出。

跳入魚缸的垂直場景挖掘

但這并不意味著乳制品行業(yè)在互聯網的營銷就一籌莫展,相反就目前伊利、蒙牛等企業(yè)來說,在非奶粉的乳制品方面的營銷做得都相當出色,這一點的關鍵就在于對垂直場景的挖掘?;仡欉@些年伊利與蒙牛在特定場景的生產與營銷,能發(fā)現他們在垂直領域有著更加深入的投入。

比如在高端牛奶方面,伊利有“為愛珍選,唯有金典”的金典,蒙牛有“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的特侖蘇,在針對年輕人口味方面,伊利有“我要我滋味”的優(yōu)酸乳,蒙牛有“酸酸甜甜就是我”的酸酸乳,這實際上就是站在用戶角度的一種“魚缸理論”。

日本TQM(全面質量管理)專家、推廣活動家司馬正次曾經提出過一個“魚缸理論”,把魚缸比作企業(yè)所面對的經營環(huán)境,而魚就是目標客戶。他認為經營者要做的就是先跳進魚缸,實際深入到用戶所處的環(huán)境,接觸那些用戶,學著和魚兒一起游泳,了解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和他們一起真正體驗作為一個客戶對產品的需求。

這樣一來,當經營者跳出魚缸,站到一個相對更高更廣的環(huán)境中,重新的審視分析客戶狀況,會更容易也更全面的發(fā)現他們最本質的需求。

伊利、蒙牛如今能夠形成國內乳制品的雙寡頭局面,CR2值接近50%的原因也在于此,除了上述產品外,像常溫酸奶方面的伊利的安慕希,蒙牛的純甄,和早餐、晚餐奶等各個場景的專項產品與營銷,比比皆是。

用戶需求永遠是產品研發(fā)與銷售的首要因素,全方位了解、掌控顧客的需求,就是以用戶為導向的4C營銷態(tài)勢,這是一個全面的協(xié)同體,勢必要兼顧生產端與營銷端,二者缺一不可。

匈牙利全面質量管理國際有限公司顧問阿爾巴德曾說過“一個企業(yè)經營成功與否,全靠對顧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看到了別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滿足了別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對于更加“功利化”與垂直化的乳制品來說,如今的營銷正是要不斷以挖掘新場景,挖掘新的用戶需求,提供更多專項式的新產品與新營銷方式,才是乳制品玩轉互聯網時代營銷的有力方式。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最新文章

精彩推薦

圖文推薦

點擊排行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