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股票 >

螞蟻和京東卻還想方設法拿牌照

2019-07-31 11:45:24 編輯: 來源:
導讀 在金融監(jiān)管加強的當下,BATJ相繼宣布不做金融,與此同時,傳統金融機構以收割者的身份進場,收獲著新金融巨頭和創(chuàng)業(yè)公司們開疆擴土留下的果

在金融監(jiān)管加強的當下,BATJ相繼宣布不做金融,與此同時,傳統金融機構以收割者的身份進場,收獲著新金融巨頭和創(chuàng)業(yè)公司們“開疆擴土”留下的果實。另一方面雖然宣布不再做金融,但是新金融巨頭們并沒有放棄獲取金融方面的各類牌照。開門見山。從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科技,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終于領悟:

天下或許是天下人的天下,金融只能是持牌者的金融。無論新金融還是老金融,都不例外。

在新金融巨頭及創(chuàng)業(yè)公司遭受監(jiān)管整頓的同時,傳統金融機構開始大舉殺入,乃至以收割者的姿態(tài)高歌猛進。

正如新金融瑯琊榜在《科技會顛覆銀行,但顛覆者只能是銀行自己》所指出的那樣,商業(yè)銀行對金融科技的重視程度,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這種重視絕非流于口號和形式,而是實實在在地在探索、在行動。銀行進軍金融科技的“集結號”已經吹響了。

此一時,彼一時。金融作為一個特殊領地,原本就不可能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

1. 不做金融了

據新浪財經報道,在近期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間隙,京東金融CEO陳生強稱,未來京東金融將不再做金融。京東金融將把全部的金融資產轉讓給銀行等金融機構,而京東金融扮演的角色是為金融機構服務,即全部業(yè)務轉為To B,做科技型產品服務。

事實上,從今年初以來,京東金融對外不再提自身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而是科技公司。

而早在2017年初,螞蟻金服就宣布,將自身定位為TechFin,以后只做技術(Tech),幫助機構做好金融(Fin)。在去年6月的螞蟻財富開放平臺大會上,螞蟻金服CEO井賢棟將螞蟻金服定位為一個科技公司,而進入金融領域則是“一不小心”。

根據騰訊最新財報,目前騰訊FiT的金融相關業(yè)務已經成為其重要營收來源,并且增長迅速,卻極少顯山露水,在財報中依然被納入“其他業(yè)務”。

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的先后轉向,以及騰訊金融的刻意低調,是金融強監(jiān)管時代的必然結果。

除了相對微觀層面的業(yè)務管控,諸如校園貸、現金貸和非標產品,更具深意的是,《關于加強非金融企業(yè)投資金融機構監(jiān)管的指導意見》和《金融控股公司監(jiān)管辦法》即將出臺。

用不了多久,無論是背景復雜的民營金控巨頭,還是近年來崛起的新金融巨頭,都將正式被納入監(jiān)管。

如今,從政治正確性的角度而言,金融越來越敏感,于是金融科技都未必安全,只能退回到科技二字。

2. 牌照還是要拿

有意思的是,在接受新浪財經采訪時,陳生強還提到,盡管宣布不再做金融,但是京東金融并沒有放棄獲取金融方面的各類牌照。

他給出的理由是,如果沒有牌照,無論是基金、支付還是小貸,所有的事情全部做不了,這是為了合規(guī)的考慮,因為未來的金融監(jiān)管將越來越趨嚴。

話音剛落,4月16日,據中國保險行業(yè)協會網站公告,安聯財險中國獲京東等公司增資8.05億元;此次增資后,京東持股33.33%,成為安聯財險中國第二大股東。

他們一方面努力淡化金控色彩,更多強調自身的技術能力,另一方面依然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獲取金融牌照。

不僅是京東金融,螞蟻金服和百度金融都是如此。

在這次博鰲論壇上,百度高級副總裁兼百度金融負責人朱光向媒體稱:百度金融已進入分拆最后階段;未來分拆后,百度金融并不會謀求全金融牌照和控股權,只會獲得必要的未來“試驗田”以驗證金融科技能力。

朱光的這番表態(tài),與螞蟻金服如出一轍。

作為行業(yè)里金融牌照最齊全的巨頭,螞蟻金服曾對外稱:“螞蟻金服目前申領牌照所從事的金融業(yè)務,目的并不在金融本身。我們是想通過這些試驗田,去沉淀底層的技術,這些技術也會開放地去幫助金融機構做好Fin。”

如果沒有一線的金融業(yè)務經驗,這些公司很難真正具備可以對外輸出、服務金融機構的能力。但是強監(jiān)管之下,巨頭們又希望盡可能規(guī)避監(jiān)管。

這并不難理解,

戰(zhàn)可以不打,但是槍桿子還是要有。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BATJ的姿態(tài)或許可以理解為:

畢竟,監(jiān)管是有周期性的,萬一未來還要和大銀行、大保險公司們開戰(zhàn)呢?

3. 正規(guī)軍駕到

從歷史上來看,在新技術的運用方面,金融行業(yè)一直走在前面。只不過以往技術的應用更多體現在基礎設施,也就是中后臺。

2013年以來,由互聯網公司主導的互聯網金融浪潮興起,在中國金融市場引起轟動,傳統金融機構自此開始重視面向C端用戶的產品開發(fā)與技術創(chuàng)新,一些銳意進取的機構更是奮起直追,全面發(fā)力金融科技。

就在傳統金融機構不斷醒來的同時,監(jiān)管逐漸收緊,大量無資質、無專業(yè)背景的草根軍團被驅逐出局,極少數羽翼漸豐的新金融巨頭們被上了“緊箍咒”,不得不將業(yè)務重心轉向與金融機構合作,向后者提供服務

,這才有了去年BATJ與大銀行的聯姻潮。

行業(yè)形成氣候,戰(zhàn)場打掃干凈,屬于正規(guī)軍尤其是國家隊的時代到了。

國內大中型商業(yè)銀行的技術基礎本來就不弱,只要轉變觀念、形成共識,在體制機制上稍稍松動,就大有可為。

另外,更何況,絕大部分金融科技創(chuàng)業(yè)公司,并沒有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不過是監(jiān)管套利的產物。

以現金貸為例,建設銀行在2017年大力發(fā)展“快貸”產品,全年新增貸款余額1274.64億元,這樣的表現并不遜于微眾銀行和螞蟻借唄,更是秒殺所有其他現金貸平臺。

就在前陣子舉行的2017年度業(yè)績發(fā)布會上,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稱:“近些年來傳統銀行一直備受金融科技公司的折磨,現在我們可以說,老銀行也要顛覆它們了”。

“金融科技不是‘獨角獸’的專利,我們傳統銀行一定會在科技領域打一個大的翻身仗。”

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在該行業(yè)績發(fā)布會上亦放話:

傳統金融機構正在全面反撲,它們除了根基強大,在合規(guī)上還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

不僅僅是中國。根據CBsights早前發(fā)布的《銀行金融科技發(fā)展趨勢報告》,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等在內的美國頂級銀行們,甚至歐洲的銀行都在2017年放緩了對外投資的腳步,轉而投入更多精力進行內部孵化。

相形之下,以東南亞為代表的欠發(fā)達海外市場或許更有機會,這可以解釋金融科技的這波下南洋熱潮。本周一,品鈦與新加坡大華銀行的聯手,就是新興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尋找出路的新樣本。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