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科技 >

Apple如何購買10億美元的英特爾調制解調器

2022-05-07 18:40:02 編輯:錢貴璐 來源:
導讀 高通公司與蘋果公司達成和解協(xié)議后幾個月,英特爾調制解調器業(yè)務的巨大變化可能讓人感到驚訝,但處理器制造商在此過程中經歷了相當長的旅程

高通公司與蘋果公司達成和解協(xié)議后幾個月,英特爾調制解調器業(yè)務的巨大變化可能讓人感到驚訝,但處理器制造商在此過程中經歷了相當長的旅程。AppleInsider詳細介紹了英特爾的調制解調器臂如何成為收購目標。

英特爾的調制解調器目標很大程度上是從2011年收購英飛凌的無線部門開始的,其中包括從2007年到2010年之前曾在iPhone上使用的基帶芯片的工程師。德國業(yè)務批發(fā)為英特爾服裝,但仍然是主要的公司調制解調器工作的運營中心。

除了Apple連接之外,此次收購還為英特爾提供了許多無線技術,包括Wi-Fi,3G,WiMAX和LTE。英特爾迅速將此次收購付諸實施,創(chuàng)造了最終用于筆記本電腦,上網本,平板電腦和配備英特爾處理器的智能手機的調制解調器。

在此次收購的同時,Apple從使用英飛凌的基帶芯片轉向高通公司在iPhone 4S中提供的調制解調器。對于早期型號,Apple主要使用英飛凌芯片進行通信,但它也將高通用于CDMA iPhone 4.

高通公司成為Apple的iPhone調制解調器的唯一供應商,直到iPhone 7。對于該型號,英特爾與高通公司一起成為iPhone調制解調器的兩家供應商之一,每家提供大約一半的調制解調器訂單。

出乎意料的是,對于2018年的iPhone版本,iPhone XS,iPhone XS Max和iPhone XR根本不包括高通調制解調器。對于英特爾來說,這意味著它提供了當年用于所有三種型號的所有調制解調器,盡管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決定并非完全由蘋果制造。

Apple和Qualcomm Lawsuits

多年來,Apple和Qualcomm的業(yè)務關系一直是法律訴訟和監(jiān)管干預的主題,其主要焦點是高通如何處理其商業(yè)交易。

2016年,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以高達1.03萬億韓元(當時為8.53億美元)的價格擊敗高通公司,指控該芯片制造商強迫其客戶在銷售芯片時簽署許可合同,同時不付款由供應的設備生產商持有的專利的使用。

美國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于2017年初提起訴訟指控高通強迫蘋果公司購買其基帶芯片的獨家協(xié)議。由于蘋果尋求降低高通公司的專利使用費,該iPhone制造商與該公司達成協(xié)議,僅在2011年至2016年期間購買其調制解調器,以確保更便宜的支付。

在美國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備案后幾天,蘋果公司提起了針對高通公司的訴訟,聲稱它應該向高通公司支付近10億美元的預扣款,作為協(xié)議的一部分,這是對專利許可費的一種退稅形式。據稱這是因為FTC對高通公司提起的訴訟,“以報復真實地向執(zhí)法機構作出反應”而持有數十億美元。

高風險的法律訴訟隨后變成了一次世界巡回演出,在多個國家提起各種訴訟和反訴訟。監(jiān)管機構的興趣也在上升,高通公司通過承諾向該國投資7億美元來勉強避免臺灣大部分罰款,而歐盟則以9.97億歐元罰款。

雖然不是訴訟的直接目標,但高通公司指責蘋果公司向英特爾提供商業(yè)機密,并向競爭對手的芯片制造商提供高通公司的源代碼和其他機密信息后,英特爾本身也陷入了困境。

法庭的爭奪也導致德國某些型號iPhone的銷售禁令有限雖然蘋果試圖在法律訴訟正在進行的同時努力解決這些問題。

在美國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于2019年1月針對高通公司提起的訴訟中,有人透露蘋果計劃將英特爾的高通調制解調器與2018年的iPhone一起使用,但遭到了嚴厲的拒絕。蘋果公司首席運營官杰夫威廉姆斯的證詞聲稱高通公司自從向芯片公司提起數十億美元的訴訟以來,并不想在新設計方面為蘋果提供支持,達到高通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史蒂夫莫倫科普夫直接拒絕威廉姆斯的水平。

Qualcomm首席執(zhí)行官Steve Mollenkopf

Qualcomm首席執(zhí)行官Steve Mollenkopf

拒絕與Apple合作導致在這一代iPhone中使用英特爾調制解調器。“戰(zhàn)略也是在2018年的雙重來源,”威廉姆斯證實。“我們正在努力與高通公司合作,但最終他們不會支持我們或向我們出售芯片。”

美國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的訴訟審判在同一個月結束,但直到5月才發(fā)布裁決,發(fā)現(xiàn)有利于FTC并命令高通公司補救它的芯片許可證。高通試圖打擊訂單和上訴,盡管似乎沒有在自己的主動下推遲實施,但它似乎已經成為一條生命線由于高通公司在5G網絡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美國司法部已要求暫時停止執(zhí)法。

據報道,7月份,歐盟委員會正在考慮對高通征收第二筆罰款,再次涉及其在現(xiàn)代市場的商業(yè)行為。

定居點和離境

4月16日發(fā)布了一份意外聲明,證實蘋果和高通已達成協(xié)議,以解決全球兩家公司之間正在進行的所有訴訟,包括高通公司對蘋果合約制造商的訴訟。

雖然這筆交易涉及蘋果公司向高通公司支付的未公開金額,根據高通公司的監(jiān)管文件,該金額被認為在45億美元至47億美元之間,但它還包括對提供給蘋果公司的組件的持續(xù)特許權使用費的安排。至關重要的是,蘋果公司同意與高通公司達成一項為期六年的調制解調器授權協(xié)議,有效期為2019年4月1日,可選擇延長期限。

同一天,英特爾發(fā)布聲明,表示將退出5G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yè)務,旨在研究將4G和5G調制解調器添加到PC和物聯(lián)網設備以及其5G網絡基礎設施業(yè)務的機會。作為公告的一部分,英特爾建議它將繼續(xù)提供4G調制解調器作為現(xiàn)有客戶承諾的一部分,但預計不會推出5G調制解調器。

在采訪與雅虎財經在那個時候,英特爾首席執(zhí)行官Bob天鵝解釋了退出的理由。“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在智能手機的調制解調器中,我們真的只有一個客戶,我們能夠賺錢的可能性和概率就不存在了。”

斯旺的評論很可能將蘋果視為英特爾的“一個客戶”。

根據宣布的時間安排以及Apple針對iPhone的典型設計和開發(fā)周期,英特爾調制解調器可能會繼續(xù)成為2019年iPhone的首選調制解調器,因為將高通調制解調器集成到設計中已為時已晚。

相信高通將為2020年的iPhone系列提供具有5G功能的調制解調器,并且Apple正在與和解談判一起評估高通的產品。

5G或不是5G

盡管聲稱它正在完全退出5G調制解調器業(yè)務,但據報道英特爾正在開發(fā)5G調制解調器。XMM 8160 5G多模調制解調器原本打算在2020年支持消費設備發(fā)布,預計將在2019年下半年出貨,但這已推遲到2020年。

4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蘋果公司對英特爾在調制解調器方面取得的進展表示不滿,據稱這家芯片制造商錯過了開發(fā)截止日期,并且看起來似乎將錯過初夏樣品芯片的截止點。據說蘋果對英特爾按時交付的能力“失去了信心”。

如果確實及時到貨,那么英特爾5G調制解調器將使蘋果有能力在2020年推出5G iPhone,而無需依賴法院對其有利,并且要求高通采取法律行動。通過和解以及高通公司已經推出的5G調制解調器,Apple已經為該模型提供了所需的組件供應,因此它根本不需要處理英特爾錯過的最后期限。

高通公司的情況可能只是蘋果公司的臨時措施,因為它被認為是在開發(fā)自己的5G配備基帶技術。目前的猜測是蘋果公司在2022年或2023年之前完成了其開發(fā)和生產組件。

出售

5G調制解調器業(yè)務的急劇退出和自我檢查導致英特爾在6月宣布將舉行其蜂窩無線知識產權拍賣。該計劃涉及兩部分資產拍賣,涵蓋蜂窩和連接設備兩個主題領域。

據稱,蜂窩電子產品組合包括與3G,4G和5G蜂窩標準相關的6,000項專利資產,以及1,700種關于無線實施技術的資產。第二個產品組合僅涵蓋了500項專利,在半導體和電子行業(yè)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兩周之后,英特爾撤回了其資產拍賣計劃,原因是聲稱一位未具名的買家試圖收購專利組合的“重要部分”。

該買家原來是蘋果公司,它為超過17,000項無線技術專利,知識產權和關鍵人員支付了大約10億美元。該交易預計將在2019年底之前結束。

蘋果此前曾被認為試圖收購英特爾的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yè)務已有一段時間,據稱談判將于2018年開始。7月22日,報告顯示討論達到了“先進的“階段,并且可以在幾天內達成協(xié)議,一份顯然證明是真實的報告。

考慮到自己的內部5G開發(fā)工作,預計此次收購對Apple非常有利。擁有英特爾的IP asp將為調制解調器供應商(可能包括高通公司)推出的專利侵權訴訟提供一些額外的防御,同時帶來英特爾的人才和調制解調器知識可以幫助加速蘋果公司現(xiàn)有的努力。

其中一部分工作包括聘請現(xiàn)代世界的杰出人士,包括前英特爾高管Umashankar Thyagarajan,這位工程師被認為在英特爾XMM 8160 5G調制解調器的開發(fā)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lián)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