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Microsoft已經(jīng)公開了將兩種類型的容器添加到WindowsServer2016的計劃。但到目前為止,公司官員還沒有談到為Windows客戶端提供集裝箱支持的計劃。
但是,將容器添加到Windows10看起來是在卡片中,因為最近的Microsoft作業(yè)發(fā)布是很清楚的。(感謝@h0x0D對帖子的鏈接)。)
在微軟雷德蒙德操作系統(tǒng)工程團隊尋找高級項目經(jīng)理的職位上:
“有大量以客戶為中心的場景,目前尚未公布,容器構成了提供安全、隔離和漫游能力的核心關鍵技術。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我們正在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團隊,其使命是以我們正在改變數(shù)據(jù)中心的革命性方式影響客戶端計算?!?/p>
接受這一挑戰(zhàn)的高級程序經(jīng)理將擁有并驅(qū)動Windows客戶端的端到端容器場景。這包括推動大型跨集團舉措,以提供一個完整的以客戶為中心的愿景。您的涉眾將包括Windows內(nèi)外的多個團隊,跨越多種技術,如用戶體驗、安全、存儲和網(wǎng)絡?!?
從安全的角度來看,Windows客戶端中的容器支持意味著什么?與使用虛擬機運行瀏覽器不同,用戶可以使用Hyper-V容器將瀏覽器與運行在操作系統(tǒng)上的其他應用程序隔離開來。這可以防止攻擊者通過瀏覽器攻擊滲入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其他部分。
在過去的幾年里,微軟的研究已經(jīng)研究如何使Windows操作系統(tǒng)更加安全。ServiceEOS項目--以前稱為"加茲勒"和"馬丘斯"--旨在通過從OS中隔離瀏覽器來加強安全性。然而,如果有的話,過去幾年里,任何時候都要努力推進服務。
Microsoft將向WindowsServer 2016添加虛擬化容器、NanoServer模式
微軟證實,它將在WindowsServer 2016中采用Nano Server模式,以及新的Hyper-V集裝箱化技術。
閱讀更多
公司內(nèi)部還通過一個名為xax的項目進行了一些瀏覽器安全工作。XAX是一個瀏覽器插件,它允許用戶使用微微進程(一種微虛擬化框架)作為瀏覽器擴展安全地運行x86本機代碼。
吊橋是微軟的一個研究項目,致力于為應用程序沙箱創(chuàng)建一種使用虛擬化的新方法,它也專注于使用容器技術。吊橋結合了微微進程和庫操作系統(tǒng)。
WindowsServer團隊沒有使用DrawBridge作為其容器開發(fā)工作的基礎。在2016年下半年WindowsServer2016發(fā)布時,WindowsServer和Hyper-V容器技術將在2016年下半年獲得最終形式的WindowsServer和Hyper-V容器技術。
我聽說微軟也沒有計劃使用它以前的任何研究技術作為它在Windows客戶端中進行集裝箱化的計劃的基礎。我的一位聯(lián)系人說,“Windows客戶端容器”的工作是“巴塞羅那”,“沒有連接到DrawBridge、XAX或Serviceos,我已經(jīng)聽說過?!?/p>
(注:這不是微軟第一次使用“巴塞羅那”作為代號。早在2010年,有一個微軟巴塞羅那索引服務器,我聽說是由SQLServer團隊開發(fā)的。).
我不知道微軟是否希望在同一時間框架內(nèi)在Windows 10中提供容器技術(這意味著大約在“Redstone 2”可用的時候)??紤]到招聘公告的措辭方式,我認為可能會更晚。
我也不知道Windows容器是否會有一天,可以更換APP-V,微軟的應用程序虛擬化技術,允許應用程序在自己的、獨立的虛擬化環(huán)境中運行。但是聽起來很像幾個用戶希望看到那是通過的。
我請Microsoft就其計劃的時間表和其他有關Windows客戶端容器計劃的信息發(fā)表評論。如果我聽到了,我會更新這個帖子。與此同時,微軟技術研究員和Azure首席技術官MarkRusinovich的8月博客文章談到Windows和Containers進行了很好的閱讀。
更新:微軟發(fā)言人表示,該公司擁有"沒有什么要分享":進入Windows10客戶端的容器。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jīng)網(wǎng).復制必究 聯(lián)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chuàng)”外所有信息均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